在我看来倍倍网,甜咸粽子之争,不过是闭门造车的人类所进行的某种幼稚浮夸的辩论游戏。
只有当你放开神志,拥抱变化,开始探索粽子的边界,你才会发现,其实广西北海早就终结了比赛。
原因很简单,他们在粽子里面加虫。
跟广西虫粽比起来,无论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,它们或多或少都缺失了一些韧性,惊喜,活泼,以及遐想。它们尚且处于传统粽子这个概念里面,馅料口味的变化不过是基于某种既定方针的改良,并没有突破文化的界限。
但广西虫粽不一样,虫子是一种很先进的馅料——你在粽子里面吃到虫,你根本不会知道这虫是制作者不小心添加的,还是老天爷故意添加的。这就让你吃得步步惊心,吃得魂不守舍。
所以说,虫粽创造了一种心理层面的味蕾体验,是真正的技术创新,应该荣获国家进步奖。
在餐饮界,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,那就是无论什么美食,只要它跟虫子染上了因果,那它就是最牛逼的那一个。
换个说法就是,加入了虫子的食物倍倍网,不可能不好吃。
当你不想吃虫,那么你只能用两个理由来拒绝它,要么是你不懂吃,要么是你不敢吃。而吃过的人,肯定也只会说这虫真好吃,一是因为虫子的味道即是勇气的味道,他不能否认自己的勇气,二是因为他是想骗下一个人去吃。
这就是著名的虫子悖论,也是广西虫粽成为粽子皇帝的原因。
不过任何一个看到广西虫粽的人类,都不可避免地想要遗忘它。
但虫粽无法被遗忘——实际上,在知晓了广西虫粽之后,遗忘这个行为本身便会被你遗忘。这是我上个月自驾广西,目睹了虫粽制作现场后的心得体会。
我仍然记得那些工人的挥汗如雨,记得虫子被他们恰到好处地放置于糯米之间,宛如一根玉质发簪。我记得糯米黏在虫子的每一个缝隙,像细沙钻入贝壳。我还记得太阳将厂房外的地面烤得发烫,我望风而逃。
有人说,世界上的美食分两种,一种是用嘴巴吃的,另一种则是用脑袋吃的。而虫粽就是第二种。
通常来讲,你一旦知道了虫粽的存在倍倍网,你就必须开始思考吃下它的时刻。
你想,那一定是在端午节。你将煮好的粽子拿出锅,并没过多理会那一锅神秘的奶白色的开水。你忍着烫,掰开粽子,如同掰开一座几乎无法逾越的山。你的手指是沉重的挖掘机,粽子被你一分为二,然后你就看到两节虫子。
你想,你肯定要犹豫了一下,但最终肯定要选择进食。
过程很快。糯米很软,虫子也很软,它们进入口腔,经过你的咀嚼,又迈进你的肠道。
它们在消化系统内经历了完整的周期,在被你榨取了最后的水分后,它们彻底失去了本来的模样。通常来讲,这股变化是对食物的戏弄,但对虫粽而言,这或许是一种恩赐。
就餐完毕后,你会说虫粽不过如此。但你又想,事情应该不会这么简单,这可是虫粽。
然后你便会想明白,在吞下虫粽之后,它就与你如影随形。它将与童年欺负过你的胖子一同出现在你的梦里,并在许多年之后,成为你人生走马灯的片段之一。
你越想越不安,越想越害怕,想到后面,你就要陷入彷徨,你就要在一阵头脑痉挛后,洞察到这个食物的伟大——它是一种能够将人给看饱的食物。
你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详细?因为我就是这么想的,而我相信你也一样。
beebee商店
今日单品推荐
我们还是吃点正常的!
传统手工 灰汤制作 还原儿时味道
畲族人古法制作天然清香
怀远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